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4+1”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

(日期:2023年02月02日 浏览:次)

2014年10月,财政部制定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近10年来,以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的“4+1”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特别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建设成就非凡,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正在成为会计职能转型升级、实现对内对外拓展的有力抓手,显著提升了会计工作在国家治理、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引体系建设成就非凡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在财政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政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6月,《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由财政部发布。在此基础上,财政部于2017年9月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之后,财政部又分别于2018年8月和2018年12月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2号——零基预算》等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等5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此外,2019年,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还编辑出版了《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

“至此,由一项基本指引、34项应用指引和若干案例库构成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开创了政府部门发布管理会计指引的先河。”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体现了财政部门主动服务市场需求的意识和行动,而且充分发挥了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协调各方意见、整合各方力量、节约社会资源的优势,为便捷高效地推动管理会计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北京首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郝春梅对《中国会计报》记者表示,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按照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的“4+1”有机体系开展,体系中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既自成一体,又彼此促进。

“4+1”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
配图


郝春梅认为,案例库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会计指引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案例库历经案例征集、案例初评、示范案例交流培训、专家评审和案例修改等阶段,收录了多个典型案例,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典型性和示范性。

“实践证明,案例库对管理会计各项指引的落地实施,以及推动管理会计实践创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郝春梅说。

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CFO刘俊峰对《中国会计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财政部积极构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一是建立储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二是奠定基础,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三是搭建主体,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开创了国际管理会计领域先河,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要素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信息时代,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信息化和数字化这个利器。“这个‘利器’就是信息技术。” 刘俊峰认为,信息化和技术的发展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的有效工具。

王竹泉也表示,近10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著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不仅打通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投资管理、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其他管理会计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而且通过智能财务共享、智能司库体系、智能风险评估、产业互联网等集成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业财融合和跨越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中国特色实践不断涌现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实施和应用,涌现出了“宝钢特钢的‘三化’成本管理”“兵器集团的多层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兵工集团边界管控体系的创立”“国家电网云平台下的业财融合新模式”“京东集团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实践案例。

在王竹泉看来,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海尔首创的“共赢增值表”。

海尔在多年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和“战略损益表”实践探索基础上,创建了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与资源方(供应商)、体现“生态共赢、共创、共享”理念的“共赢增值表”,被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称为“第四张报表”。

共赢增值表引领海尔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到生态企业的转型。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认为,共赢增值表是创建生态经济体系的“充分条件”,它可以激活“生态方价值的无穷循环”。

刘俊峰认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众多,每种工具和方法可以在不同程度实现企业的管控目标,企业在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因此,企业在实践中应注意不同工具的协同性和复杂性,有时要随着体制和机制改变而改变,有时又要倒逼改变体制和机制。

一方面,中环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运营现状、管理环境进行分析,明确管理短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可以采用的方法;另一方面,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价值、适用性、风险等进行评估,以确定在哪些作业场景匹配哪些工具。

“中环洁实践证明,管理会计工具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企业目标具体化、有效控制成本风险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刘俊峰说。

郝春梅认为,管理会计工具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以平衡计分卡为例,首创环保集团每年以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以平衡计分卡为指标库,聚焦战略诉求与年度关键任务,提取本年度考核指标及目标值,形成各单位目标责任书。平衡计分卡涵盖收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新增签约合同额、按时转运率、制度建设等多重指标,打破了传统的业绩评价模式,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组织四个角度,将公司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

“可见,管理会计工具能够强化会计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过程中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为企业的长远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数据参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完整的决策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保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郝春梅说。

继续深化细化体系建设

王竹泉认为,与美国主要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英国主要以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发布管理会计公告等方式引领管理会计标准体系建设不同,我国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引领管理会计标准体系的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但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具体内容以及管理会计实践的案例方面,体现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等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会计工作“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宏观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应重点考虑宏观管理会计体系所运用的宏观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和质量评价等特殊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宏观会计信息支撑体系与宏观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宏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宏观预算管理体系以及宏观会计监督体系等。

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需要协同各方力量,特别是产教融合。王竹泉建议,将高级会计师特别是正高级会计师的评审与管理会计入库案例和优秀案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实践提升的良性互动。

郝春梅建议,在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中持续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各类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形成指导。开展和加强管理会计宣传和培训活动,尤其需要从我国企业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培养专业、专职人才,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为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服务,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我们应当持续将管理会计融入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中,归纳演绎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文化的管理会计理论技术与实践方法,践行业财融合,加强精益管理。”郝春梅说。

刘俊峰建议,注重开放式案例库的建设,加强优秀企业的参与力度;在管理会计咨询委员会下设立行业分会,为不同行业管理会计落地提供支持;侧重于对企业非财务主要领导的宣贯,让其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既懂财务又懂业务并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管理会计领军队伍;管理会计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场景,在场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此外,管理会计一定要关注先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物联网、移动互联方面的技术。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4+1”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