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预算打通战略与经营:企业构建三个层面
老板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整个预算的过程中是如何给公司定位的,这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老板对自己的身份没弄清楚,很多时候是站在总经理的角度看问题、做决策。
企业构建三层次
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布局的问题,不管是基于资源还是基于能力,最重要的是反过来倒推,而不是一开始就做好布局。
举个例子:现在资本市场非常火,上市也好,挂牌也好,都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我们能不能以这个大目标来反推公司明年的营业额或者利润呢?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思维进行的?谁最想要公司上市?答案是股东。股东想要公司上市,风投给公司投钱的目的就是赚钱,小股东要的是风投,大股东要的是发展、控制权。这里他们的身份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很容易把公司的老板、股东、董事长以及总监混为一谈,这样会使整个公司的体系产生混乱。
第一,战略层面是布局:包括以下4个方面: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目标设定及预算分工。
第二,战术层面是组织:包括资源配置、组织设计、资金成本及过程管理。
第三,战斗层次是管控:包括集权与分权的设计、计划与预算的调整、绩效与考核的支持以及现金流管控。
第一战略层面:布局
先来讲一讲治理结构。大家认为股东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股东会往往决定公司所有最重要的事。那么,董事会的作用是什么?董事会是做决策的。监事会有什么作用?监督董事会。董事会下面还有四大委员会,即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作用是出方案)。
例如,战略委员会决定公司的投资发展方向。公司的重大决策,甚至是预算都会在战略委员会上决定。在这些方面,第一个去跟下面经理沟通的应该是战略委员会的成员。战略委员会的作用就是提供策略上的支持,制订一些方案或者对某个员工提出异议。但如果公司规模不是很大的话,董事会就能完成上面这些工作。
第二战术层面:组织
第一个是资源的配置,即关于人、资产投资或者固定资产、企业的设备、信息系统的配置。如果仅站在经理人的角度,很多时候利润要上升一个台阶,首先企业的数据真实性没法确保,财务方面来不及复核,因为有些重要的地方要复核两遍,这也是导致股东总想着不继续投资的原因之一,对于公司的管控也未必是好的。因为数据可以修改,没法控制。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董事的高度、股东的高度,为公司更长远的发展进行投资,例如信息系统的投资、后备人才的投资、培训的投入。站在公司3~5年的发展高度决定要不要培训下面的员工,要不要投资。
第二个是组织的设计。老板一定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才会配置资源,甚至可以配一个副总,如果做不好就换掉;如果他做得好,那就分配到新的厂或者新的分店,这样公司就会逐步做大。组织设计不是基于个人能力,而是基于老板的投资眼光,看其有没有预先进行部署。
第三个是资金成本。有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阿胶卖得很火,很多门店都开始清货,卖完了之后又开始囤货。囤货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是很多公司没有进行计算,拼命囤货,之后把利润都赔了,爆仓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公司内部要有一项规定,给钱可以,但每个月有1%的利息。总经理可以考虑要不要这个钱,要的话能不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在资金管理方面制定这样的规则以后,这些门店老板就会思考,而不会拼命地要钱、囤货了。资金成本的概念一定要让总经理和财务经理沟通清楚,其实所有的资金对于股东来说都是很大的成本。但是资金仍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把有效的资金投到某家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回报力度足够大,就可以将其作为投资对象。
第四个是过程管理。在整个预算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刚刚制定目标的时候,责、权、利要分配清楚。谁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经理、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参与,一定要让所有的人参与这个过程。做预算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维提升的过程,我们要识别出关键点、风险点。
第三战斗层次:管控
一是集权与分权。很多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采购与销售经常会闹矛盾,为什么会这样呢?采购要做的是降低成本,拿到返利,引进产品,加大库存,降低采购成本。只要公司有钱,老板有资源就能进行采购。但是销售产品的时候,业务人员会问:产品不行、包装太烂,最后谁来买单?这就要看公司的设置了。
在整体机制里,我们要有财务思维。财务思维关系到财务问题的解决,同时又是与资金成本相关的一个概念。囤货的收益一旦超过了资金成本的收益,营运就会跟市场部说要搞促销活动,这样整个链条都会开始改变。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提前设计展开的。所以,集权与分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总经理身上。
二是计划与预算。公司每个月都要开预算执行会议,但预算执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控制。老板经常会控制费用,财务总监也可以这么做,但很多老板都会忘记一件事情,即不花钱看上去对于股东来说是好的,但其实这叫作“失控”,是因为该花的钱没花。通常这些没花的钱,可能都是用来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钱以及进行培训、招聘,特别是研发的投入,这些都是利润的源头。节省了今天,忘记了明天,这需要更认真地去反思。
预算分析不是找某个人为公司省了多少钱,而是为了找差距。公司和各个部门的计划是什么?策略是什么?怎么通过计划进行调整?而不是天天照指标考核甚至是扣分。我们要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讨论如何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制定好战略之后,就算有些不合理也要执行下去,这样才能知道这个战略究竟是对是错,否则,没有真正执行过,怎么知道公司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三是绩效与考核。绩效与考核是两个概念,在做绩效与考核的时候,不要仅仅基于公司,要基于员工的属性。如果一家公司中90后员工比较多,就不能天天用“扣”的思维。这些员工可能不怎么差钱,他们对钱的理念跟60后、70后的人不一样,所以绩效考核不能生搬硬套。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管理者考什么下属就会做什么,不考就不做。考核是基于一种激励,在设计绩效考核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引导。
四是现金流管控。在预算中,现金流的管控是最难做的,因为这里涉及很多的相关方:企业的客户、供应商……现金流预算是系统化的,公司要有一套机制、流程去做这件事情。现金流预算是最难的,但也是最有效的,而且是控制老板乱花钱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具,财务人员要敢于制止老板乱花钱。现金流预算需要老板亲自测算,每天、每月都要总结一下现金流还有多少。
来源:管理会计知识汇 作者:史永翔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