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9/10 10:33:1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均要求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于2021年1月13日发布《有关应用持续经营要求的辅导材料》,提出了“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存在重大怀疑、计划破产清算或停止经营”等四类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责任作出了规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断强化。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国泰安数据库统计,全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数从2008年的122家上升到2019年的398家;通过中国国家文书裁判网、中国破产企业信息网等官方渠道进行统计,破产重整企业数从2008年的15家上升至2019年的417家,尤其近几年的企业破产重整数分别为2017年424家、2018年369家、2019年417家。最为瞩目的是,2021年1月29日,海南航空收到了法院的破产重整申请通知,表明其持续经营能力急转直下,可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破产重整案,而破产重整企业无一不是资不抵债。这些惊人的数据表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极大威胁,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2020年11月19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优化退市标准,将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而是同时注重其持续经营能力,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研究刻不容缓。然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测度和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参考监管部门对持续经营能力的有关要求,构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基本评价指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个维度反映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通过问卷调查,集合专家意见、相关性分析确定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客观赋权叠加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并以2007—201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层经营管理、政府部门监管以及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

一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旨在反映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综合状况。《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管理层在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时需要考虑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因素。具体地,在指标设置时本文考虑了以下四项基本原则:①可操作性原则。编制出的指数应当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而在选取指标时应基于可操作性原则,选择较易量化的指标,并且指标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合理的工作量。②层次性原则。如前所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当将这些因素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便厘清每个层次因素的重要程度。③客观性原则。编制的指数最终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因而选取的指标应当满足客观监管政策的要求。④可比性原则。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的企业之间数据可能存在不可比的问题,为了削减这一影响,在指标选取时应当选择相对数指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及以上四个原则,本文构建了如下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二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模型设计。指标权重的选择。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采用一种方法将上述12个单一指标合成综合指标。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主观和客观两类指标赋权的方法。其中,主观赋权法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法主要采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复杂的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进而分解成各指标,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总目标得分的方法。熵值法是根据各项指标的观测值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一种赋权方法。如果一项指标观测值间的差距越大,那么该指标的权重越大;如果一项指标观测值间差距越小,那么该指标的权重越小;如果一项指标的观测值完全一致,那么其权重为0,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是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指标预处理。本文选取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样本进行筛选:①剔除金融保险类样本;②剔除ST等特殊处理以及退市的样本;③剔除当年上市的样本;④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样本。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源具体如下: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政府补助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与万得(Wind)数据库中的政府补助数据相互补充验证;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手工搜索予以补充。

指标预处理。由于各指标存在量级的不同,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取认可度较高且易操作的最大最小值法进行处理,即对于正向指标(如品牌优势),按照如下公式对数据去量纲化,图片;对于反向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按照如下公式对数据去量纲化,图片。由于该方法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为了减少异常值对无量纲化数据的影响,本文对所有数据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

二是实证结果与分析。按照上文构建的指数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示了2015—2019年持续经营能力指数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的简称和指数得分。持续经营能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集中于生物医药行业与电子科技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两类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益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接下来,本文将对已经构建的持续经营能力指数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证明指数的有效性。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检验

一是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是对不同方法或者基于同样方法采用不同样本得到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所做的检验。本文采用Kappa检验对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指数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本目的是想证明本文构建的持续经营能力指数具有可信度,不会因为样本区间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一致性检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如上所述,本文已经以2007—201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作为基础,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指数得分;其次,使用各年度样本重新计算权重,即计算出2007—2019年共13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年份的指数得分;将基于全样本计算的指数得分和基于不同年份计算的指数得分按照大小进行5等分,对两类评价的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则说明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还应观察Kappa系数,若系数小于0.2则说明一致性程度较差,系数在0.2—0.4之间则说明一致性程度一般,系数在0.4—0.6之间则说明一致性程度中等,系数在0.6—0.8之间则说明一致性程度较强,系数在0.8—1.0之间说明一致性程度很强。进一步将两类指数得分进行6、7、8、9、10、15、20等分并继续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以发现,两类评价结果在进行不同的等分之后,Kappa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初步证明两类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观察Kappa系数发现,Kappa系数的最小值为20等分时的0.6974,最大值为5等分时的0.8710,均高于0.6,说明两类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强。即使将指数得分进行20等分后,仍然满足Kappa一致性,说明指数权重的计算结果是稳健的,样本选择带来的差异不显著,指数的信度可以接受。

二是有效性检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规定了注册会计师需要对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否恰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就是在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不确定性的持续经营状态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明确提醒投资者注意的一种审计意见,可以说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是持续经营能力受限的直观表现,因而可以预期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构建的持续经营能力指数进行回归,以检验指数的有效性。可以发现,无论是否控制年度、行业效应和其他控制变量,持续经营能力指数都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呈负相关关系,指数通过有效性检验。

来源:财会月刊 作者:栾甫贵等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