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是新时期医院转职能增效能的有力抓手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3/7/27 11:35:09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粗放型管理转向提升内涵质量、精细化管理。全面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能够为医院内部管理者提供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的相关信息,助力医院转职能、增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院发展和运营的必然选择

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总会计师谢钢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化管理会计工作是保障公立医院发展和运营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规避风险。医院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全面介入和识别,及时发现业务流程的关键风险点。

二是成本管控。随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分级诊疗以及医师多点执业、DRG和DIP医保支付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管理会计有助于医院有效鉴别成本费用支出环节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实现收支平衡,并进一步增加结余。

三是资源配置。根据“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参与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效能性,可以对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进行有效管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管理会计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医疗业务活动,在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钢认为。

但是,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管理会计工具在医院的充分应用。

谢钢举例说,医院普遍存在管理会计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未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或岗位等问题。即使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大多由绩效核算人员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职责,并未设置专职管理会计人员,通常仅是针对专项任务进行单项目分析。同时,医院管理会计没有可遵循的行业规范,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成果偏少,使得相关工作处于自发性、低水平缓慢发展阶段。

管理会计是新时期医院转职能增效能的有力抓手
医院

应用成效和短板同时存在

谢钢告诉记者,目前,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应用比较广泛的领域是绩效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而对于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较少。

在绩效管理方面,大多数医院绩效管理处在绩效考核阶段,通过采用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方法得到绩效考核结果,用于奖金核算和分配、职务职级晋升以及其他福利的发放,并将其作为长期激励机制,但绩效考核与运营战略尚未挂钩。

在成本管理方面,各大医院已不同程度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意识不断提升。但建立相应完善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任重道远,信息技术力量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管控方法的应用。

在预算管理方面,医院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业务部门的参与度普遍提高。然而,部分医院未结合自身战略规划,预算编制不准确、执行力不强,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契合度均较低,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较大,刚性约束不足。

在采购管理方面,大多数医院已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有专职人员负责审核和录入采购订单,并以价格、品质、交货期、服务水平、信用度、配合度等考核指标,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但医院采购管理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较大风险。

在风险管控方面,医院管理者已开始注重医院外部风险,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部分医院定期对职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对主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量化分析。

他进一步表示,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在管理会计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个性难点。

其一,医院最显著的特征是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这使得医疗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医疗消耗资源无法按照严格标准计量。如何从海量数据与信息关系中找出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是医院管理会计应用的一大挑战。

其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各部门信息系统不能融合打通,数据口径不一,以及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的整合程度低,无法满足医院管理会计的要求。

其三,财务部门与医疗业务部门的沟通融合不够深入,未能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财务分析和控制,业财融合的欠缺导致管理会计无法有效实现价值创造。

其四,财务会计人员欠缺对风险的管控和评价判断以及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即使对各种渠道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与归纳,仍然难以发现满足管理运营活动所需的敏感数据。

搭建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搭建,应将重点放在优化环境、制度体系、人才队伍及信息化建设上,并可适当引入社会管理服务。”谢钢说。

一是优化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医院的各类信息和资源,获得管理层的充分关注和支持,结合医院实际,上下联动、共同发力,为管理会计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院管理会计制度,推出针对医疗行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南及手册、报表模板、预测模型、分析模板、流程图等,从国家层面提炼总结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为各级各类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是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相关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升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在学习培训内容上,重点突出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应用工具的系统性学习;在学习培训方式上,创新跨界交流、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鼓励地方高校与医院合作建立管理会计实践(实习)基地。此外,建立管理会计高端智囊库和人才池,重点搭建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交流与管理平台,最大程度发挥其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是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融入管理会计思维,充分考虑信息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互换,不仅要满足卫生健康行业信息标准与统计上报口径,还要充分考虑医院财务管理、预算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等运营管理相关内容。

“建议立足决策支持的角度,对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进行完善与补充,统一制定出台医院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标准,按照‘信息技术+管理+会计’的建设思路,使其更具行业针对性和实务操作指导性。”谢钢表示,除此之外,应持续促进区域性医疗共同体或联合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DRG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薪酬制度改革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的实现。

五是充分借助专业咨询机构力量。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单靠医院内部力量难度较大,建议聘请医疗行业管理会计经验丰富的外部机构,结合医院业务特征和管理特点,精准定制咨询业务,可采取“咨询管理+信息化”的服务模式,降低沟通成本,助力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中国会计报》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管理会计是新时期医院转职能增效能的有力抓手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