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发布,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将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构内部资金等金融资源管理体系”。司库往来款项系统处于业司融合的司库管理体系数字中台与业务前沿,在“切实加强资金等金融资源的有效管理”章节中重点提出加强应收款项清收管理。
第一类是客商及其信用管理。加强对供应商和客户债权债务等关键信息的统一管理,推动子企业健全供应商和客户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信用评级和准入管理,明确各等级供应商和客户预付、赊销账款的期限和比例,严禁违规垫资或变相垫资。监测供应商和客户信用状态变化,动态调整信用等级并及时在集团内共享,将失信企业纳入黑名单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二类是关联对账与查询。进一步加强集团子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和处理,重点做好对同一企业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
第三类是催收清欠与监测管理。建立应收款项清收责任制和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对逾期应收款项要及时采取必要法律保全措施,依法处置抵债资产,尽快回笼资金,减少损失。
对照国资委司库工作部署,集团司库体系在客商授信、往来款项监测、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还存在管理短板,需要重点完善提升。
在业务功能需求上,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集团依托资金管理平台,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建设往来款项监测系统,并结合主数据信息采集、核算数据采集、资金系统采集、报表信息采集、往来款项数据池、业务应用、预警机制与查询分析,对集团往来科目、客商及其信用台账管理、账龄管理与对账清欠进行全方位往来款项业务监控与管理。
基于数据驱动、面向资金视角的账龄管理与债权债务管理,按照“分层管控、数据治理、管理协同、风险防控”的思路,基于司库与管理会计新理念,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应收应付账款等运营资金纳入司库管理,应用大数据与智能监测平台赋能管理决策链、生产经营链、客户服务链,支持企业业务发展与经营战略,提升客商授信、往来款项监测与金融风险预警,强化运营资金的合规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防控。
司库往来款项监测系统设计思路分为数据治理与监测应用两方面。
第一,从往来款项数据治理的思路。按照“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四步法,实现对往来款项数据的统一管理,形成往来款项域的数据标准、资源目录,实现集团司库往来款项数据池的数据应用与分享。依据已确认的数据标准,对各系统中结构化数据,进行信息项、指标项、系统功能、集成接口等改造,并搭建司库往来款项监测平台管理数据标准及部门数据资产。
第二,从往来款项监测应用思路。一套标准让数据看得清,通过统一财务主数据标准、会计政策标准、系统集成标准,让集团内主业板块用同一语言说话,司库往来款项监测获取标准口径的核算数据;一条主线让业务管得住,通过往来款项监测,在往来款项数据池实现应收账款周转率事后管理,拉通原材料采购的民营与中小企业付款报账时,按付款信用限期的事中管理,向前与客商签署合同时,按客商黑名单实现事前预警管理。
往来款项监测系统的功能包含监测平台、往来款项业务管理、数据管理与基础平台等应用。
监测平台:根据管理需要配置监测指标与监控规则,执行往来款项监测及预警功能,生成监测及预警分析结果,为相关工作人员发出提示信息。
往来款项业务管理:实现账龄管理与对账清欠两类业务功能,并通过客商基础信息查询功能实现客商基础信息接入、信息补录、客商信息查询与管理等功能,满足客商黑名单、重大涉诉、信用等级、客商类别等信息查询与管理需要。
数据管理:系统支持以集成、导入、手工录入等多种方式,将往来管理所需数据接入系统,构建客商往来数据集市。
基础平台:通过基础平台对用户、角色、权限、业务参数、期初数据等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与管理。
1.数据管理
基于久其一本账产品,集中采集了国内外主流异构核算系统的往来凭证数据,实现集团各层面的财务数据输出。以集团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体系为基础,进行数据采集、映射、清洗等整合,在集团层面实现涵盖各单位往来科目账务数据的统一往来款项凭证库。
2.往来款项业务管理
客商信用管理
建立客商信息管理机制与系统,完善准入管理、信用评级体系及应用;设置客商黑名单及准入名单,针对性高效开展管理工作。客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客商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客商信用评价规则,形成客商信用评价结果并应用,以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对客商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与账期等。
经与外部企查查/天眼查的客商股东信息融合,基于司库数据中台为集团公司构建战略客户/供应商的应收应付股权树型,构建核心企业的产业链生态,一方面,对客商信用评级提供了业务交易异常数据,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提供了真实交易信息凭据。
账龄管理
基于核算科目的账龄数据,开发往来款项账龄分析模块,实时查询客商往来款项的账龄情况。开发催收清欠报表,根据客商的往来款项的账龄、信用余额、结算周期等控制数据,形成清欠报表作为各企业往来款项清欠的依据。
对账查询
系统提供了对账查询功能,在关联交易对账完成后,通过对账查询的功能实现内部交易核对结果的查询。系统提供了多种灵活查询方式,方便用户从不同角度了解内部关联交易的核对情况。
在对账查询界面,选择年度、期间和本方单位等查询条件后,自动显示对账查询结果。对账查询结果中,可以联查到具体的明细数据即对账校验结果界面。
清欠管理
债权债务管理的催收清欠模块,获取核算系统的总账与应收应付模块的往来账款数据,通过手工设置催收清欠的指标及目标,实现出具催收清欠报表。基于清收清欠的报表指标,实现应收款项监测分析与预警和清欠组织的绩效考核。
3.监测平台
结合集团往来款项管理情况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合理设置监测点、监测方式、监测规则,实现预警提醒,辅助往来款项管理提升。
监测点设置
以客商信用风险管理与往来款项账龄管理、清欠管理为核心,合理设置监测点,包括:重大涉诉、是否失信人、客商信用等级管理、预付或应付账款余额、账龄等,助力保障资金安全、加快资金回笼、加强往来客商失信风险管理等管理目标。
本系统能够监控数据在抽取、整合、加载、汇总、分析等各个环节中异常数据,可以针对业务、时间、客商等设定的维度定义相关的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生成分析报表。监测指标示例包括账龄超3年客商往来款项明细、客户涉诉监测预警等。
监测规则管理
通过设置业务逻辑规则来实现对数据及信息的属性、关系的检查和验证。系统自动按照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异常情况推送给工作人员,分专业列示监测的异常信息。
监测预警提醒
对比往来款项的相关指标与实时数据的差异以及客商信用指标变化,将对比结果超出临界值并触发预警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各级领导及业务管理人员。对于异常信息和截获的异常数据,系统提供异常处理提示功能,并可以通过系统消息、邮件、反推报账系统等方式及时通知给相关人员。
4.监测指标与专题分析
设置往来款项监测指标体系,划分为管理分析类、业务分析类与预警类指标,实现监测点风险信息实时监测。搭建按时期、产权或管理口径组织、客商属性、往来科目等维度,综合查询各类核算款项的客商结算明细与余额。通过自定义模型,既可以从整体展示应收应付情况,也可以站在分析视角,选取往来款项的账龄、预期情况、月度情况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完善往来款项监测功能,开发对客户供应商账龄分析功能、催收清欠报表、主动监测功能。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