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点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3/3/20 11:37:56

构建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注意以下事项:

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根本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其他风险管理因素实施的基础,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企业的控制环境直接决定了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设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使命或愿景来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其他目标为战略目标服务。企业根据战略目标再层层分解,并由各部门来落实。战略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企业的风险容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应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

构建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点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只有把风险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才能控制风险。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关注一下几点:

第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通过目标分析、过程分析等方法来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部及外部的潜在事项,分清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明确风险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企业及时抓住发展机会,及时评估、处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应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估,分析潜在风险是固有风险还是剩余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并关注重大风险。评估现有的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适用性,是否需要追加程序等。在评估风险时应注意运用风险组合观。

第三,建立风险反应机制。风险应对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步骤,在风险评估后,企业应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应特别关注重大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回避、降低、承担和分担风险。同时,在风险应对中要考虑成本与效率的问题。

4、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确保管理层应对风险的各种措施得以有效执行,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及其活动。控制活动应该包括:对员工绩效的分析与考核,部门的自我复核,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实物资产的控制,责任划分与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控制。

5、充分的信息与沟通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以确保员工了解内部控制,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通过对外部市场信息、政策信息、顾客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与各方的沟通,有利于企业及时处理风险、抓住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手册及建立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来实现。

6、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内部控制的改进提供建议,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帮助企业控制各种风险。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应建立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开来。内部审计机构应具有执行审计决定和审计结论的权利,可以建立具有较强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董事会领导型或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报表审计,应对企业资格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包括对企业财务信息、经营活动、控制活动进行审计及评价。同时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及形成不同职务之间相互检查、监督的机制。

第二,提高外部监督与评价。由于内部审计主要对企业领导负责,所以内部审计具有固有局限性,可能会导致一些控制缺陷在权力干预下被掩盖,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所以通常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参与企业的监督与评价,以实现监督的职能。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接受政府、社会的广泛监督。再者,可以借助第三方审计力量,最常见的就是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及评价,并出具评审报告。这也有利于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能力水平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构建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