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各种教科书在介绍管理会计时,无一例外都强调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分离出去的一个分支,似乎管理会计脱胎于财务会计,它天生就是一门会计学科。其实,如果真的追根溯源,最初的管理会计还真的与财务会计没有多大关系。20世纪初,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方法是为了配合科学管理而创造出来的,重心是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与会计核算没有一点关系。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本身是工程师而非会计师,科学管理的理念、方法与会计也没有任何联系。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责任会计、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与会计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是独立于财务会计而单独产生的一门学科,是独立于财务会计工作而独立存在的一项管理工作。
认真研究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与财务会计并无任何关系。如果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些关系,那就是两者共用少量的数据,也就是所谓的“数出同源”。当然,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部分数据的数据源相同,但由于处理理念和处理方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和用途毫无联系可言。
因此,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活动完全可以脱离财务会计工作而单独运行,管理会计系统主要是自行收集数据、加工数据以及解释和使用数据。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极具个性,世界上绝对不存在通用的所谓“最优”工具方法。一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此企业有效,在彼企业却未必有效。这是因为,企业发展阶段、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技术及企业文化各不相同,同样的工具方法产生的效果就可能大相径庭。
因此,企业只能参考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与环境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和消化性吸收,千万不能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和模型。例如,海尔的“人单合一”,在很多方面与日本京瓷的阿米巴相似;不同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净利润调整项目就有很大差异;不同企业实施的平衡计分卡(BSC),维度划分与指标设计却千差万别。千万不要幻想从其他企业学一种工具方法或者从教科书上抄一种工具方法,就会产生管理奇迹。管理是一门艺术,不是自然科学,管理会计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模型。
事实上,每个企业的组织框架、部门划分、职能分工、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各不相同,部门设置与职责分工也不尽相同。据笔者所知,尚没有企业专门设置一个“管理会计部”,专门负责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实施工作。企业的管理会计职能往往是融入其他相关部门:有的企业将推行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能归入“财务部”,也有的企业将这一职能纳入内控部门,甚至也有企业并在绩效管理部门。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纷繁复杂、不断发展与更新。由于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涵盖管理流程中的所有环节,从预算、运营到绩效考核都有相应的工具方法。因此,单位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一次性实施所有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务实的选择和策略是首先选择单位管理中最需要、最容易出成果的领域推行管理会计。因为这种策略见效快、实施成本低,容易得到高层及业务部门的支持。当然,实施管理会计肯定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单位就应对管理会计实施进行顶层设计与架构搭建,明确实施管理会计的目标、部门和工具方法等。在实施管理会计的初期,切忌盲目地一拥而上。
总之,推广实施管理会计并不必然需要设置单独的职能部门。单位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设置。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