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法管理中运用的关注点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2/3/15 8:59:53
预算管理的起点在战略,终点在考核。预算管理不是盲目的管理,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管理,而企业经营规划是企业战略的具体体现。在三者的关系中,战略分析是起点,规划是桥梁,预算管理是终点,如此循环往复,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见图1)。

全面预算法管理中运用的关注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管理会计师CNMA招生网站-预算管理会计

第一,预算管理要以战略为起点。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从整体出发,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决策,并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践,以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动态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的,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整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经营的总体效果。战略管理关注长远利益,一个好的战略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预算管理要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如果说战略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起点,目标管理思想则是企业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导向。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管理活动是以实现预算目标为导向的。通过将预算目标分解为各预算子目标,把它们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又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完整严密的目标体系。企业的各个层次都被包含在目标体系之内,各职能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与预算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确定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过程。预算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得到细化落实,严格的预算执行过程又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不是单纯的预算管理,它吸收了目标管理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同时也是一种目标管理。

第三,预算管理要以预测和经营规划为核心。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起点构建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又渗透着目标管理的思想,预算管理始终以如何实现预算目标为导向。由此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目标的制定、分解、衔接、修正与实现。预算目标一方面要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又要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因而必须利用预测与规划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制定、分解、衔接和修正预算目标,以促进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预测和经营规划为核心的。

做好环境分析、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工作

在明确预算、规划与企业战略管理关系及编制基础之上,企业管理者在编制预算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有哪些理念,需要关注哪些环节。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设计出与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相适应的预算方案。当企业进行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管理活动时,需要关注如何进行环境分析、如何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行业对标分析,寻找行业发展规律,发现企业或集团管理中的问题并找到管理重点,如何做好财务预测工作,而管理会计所具有的预测与决策功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关注预算的组织、目标设定与分解

预算管理工作是在组织间进行的,因此预算编制前的首要工作是进行预算组织结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预算组织是预算机制运行的基础环境,它以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权力架构;一部分是集团或企业内部不同层级所体现的利益分配与分工合作关系。就预算管理而言,具体包括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管理机构、编制机构、执行机构以及预算信息反馈机构。在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的情况下,预算目标应如何确定,预算从合同签订、信息反馈、预算调整直至最后的预算考核都要经过系列程序。具体包括预算管理机构及其权限划分、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分解、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准备工作、业绩合同签订、预算调整、预算信息反馈与考核等内容。

预算目标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效果。预算目标是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本预算期的具体体现。其中,战略目标应作为一种目标导向,引导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年度预算目标则应强调可操作性,能通过预算的编制体现出来。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所组成的。预算是一种“权力共享下的适度分权”,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实施与业绩评价,关系到预算管理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预算目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内部起关键作用的利益相关者所决定。企业需要从观念上、制度上、信息化系统构建上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借此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相对准确性,提高预算的预见性。

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提升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

预算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组织的集权和分权特征,强调的只是一种控制和指挥的文化。传统预算的规则、程序和控制强化了集权制的组织结构,阻碍了组织的充分授权,不利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市场竞争或顾客需求的变化做出选择,不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为企业创造价值联系起来,作出正确的决策。管理会计工具可以通过在七大领域的应用实践,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以及绩效管理方面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考评更加科学合理。

做好预算的审核与分析

预算审核是指在预算形成过程中企业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预算的审核,或者是国资委以及受托审核单位对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规范性和实质性所进行的审核。规范性审核主要是对预算报表基础要求的审核。实质性审核包括预算基础审核、编制情况审核、具体报表审核和其他审核四项内容。如能实现审核预期,这对于降低预算偏离度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分析是对预算执行结果所做的分析。这是财务人员必做的工作,也是最没底的工作。预算责任人会基于宏观和微观角度寻找各种原因,但这种原因是否恰当,分析结果是否有助于预算的改进都值得思考。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要与公司经营分析相结合。分析不但要找出执行预算症结所在是战略还是战术的原因,而且要落实改进的措施;不仅注重财务指标分析,还要注重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内容有差异性分析、一致性分析、例外事项分析、差错分析以及进度分析;公司预算审核责任主体要结合各预算单位的经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综合编制公司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书。要客观分析预算偏离的原因。

总之,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整合现有的各种管理会计工具,使它们充分发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效用,将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全面预算法管理中运用的关注点


文章标签